Quantcast
Channel: 数字世界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76

火箭军专注于战略打击 盘点数十种导弹武器装备

$
0
0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2015年12月31日,中国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

    在授予军旗过程中,大会现场摆放的几款导弹模型引人注意,网友称之为“一闪而过的官泄”。

    火箭军“三剑客”,从右向左分别是东风5A、东风31A、东风21A/C,打击远中近三层战略目标。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从右向左分别是东风5A、东风31A、东风21A/C,打击远中近三层战略目标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从右向左分别是东风5A、东风31A、东风21A/C,打击远中近三层战略目标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从右向左分别是东风5A、东风31A、东风21A/C,打击远中近三层战略目标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东风21D反舰型弹道导弹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16年1月2日报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16年元旦正式推进军改,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说,解放军成立火箭军后,核政策和核战略并无改变。他还强调,火箭军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会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同时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二炮

新改名的火箭军前身是中国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简称“二炮”。

上世纪冷战时期,中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围堵,中国共产党在50年代决定发展本身的战略核力量,开始了战略导弹的研究和部队的组建工作。1959年组建第一支地对地导弹部队。1966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这支部队由时任总理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部队是一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主要装备是地对地战略导弹、负责核反击战略作战任务。据2013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介绍,二炮主要负责遏制其他国家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进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这支部队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其下拥有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


二炮的主要武器是运载核弹头或常规弹头的战略导弹,当中包括短程、中程、洲际弹道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此外还分为陆基导弹和潜艇导弹。二炮部队当中的“地对地战略导弹部队”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负责发挥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则装备常规战役战术导弹系统,执行常规导弹突击任务。


火箭军

解放军这次改革将二炮改为火箭军。

有分析认为火箭军可能走向更专门路线,继续由军委直接领导,但专注于战略打击。

至于原来的战术打击工作,则可能分散给各集团军,加强各陆军集团军的短程导弹打击力量。

火箭军则专门负责远程战略核威胁力量。


一些分析认为,中国最新成立的这支火箭军,可能类似于苏联在1960年成立的战略火箭部队。

苏联战略火箭军的主要装备包括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是冷战期间对抗美国的主要力量。

根据资料,现在的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大约配备有800枚导弹和3000多枚核弹头。


军备盘点

据悉,原二炮部队有多种型号的地对地战略导弹和战役战术常规导弹,包括近程导弹(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中程导弹(射程1000公里至3000公里)、远程导弹(射程在3000公里至8000公里)、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具有全天候发射能力。中国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首次公布了二炮部队导弹武器装备型号名称,包括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东风-4(远程地对地战略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远程地对地战略导弹。导弹全长27.5米,弹径2.4米,起飞重量82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机动发射,最大射程4000公里、7000公里(东风-4A)。可携带1枚2200公斤、威力为100-300万吨黄色炸药当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分导热核弹头(东风-4A),命中精度1370米。


东风-5(洲际地对地战略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对地战略导弹。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由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威力为300-400万吨黄色炸药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性能数据保密。

估计可携带多枚分导式弹头,在射程和命中精度方面较东风-5A有所提升。


东风-11(近程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对地战术导弹。

导弹全长9.75米,弹径0.8米,起飞重量3.8吨。

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300公里。

可携带一枚8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黄色炸药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50米(改良型)


东风-15(近程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对地战术导弹。

导弹全长9.1米,弹径1米,起飞重量6.2吨。

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600公里。

可携带一枚5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黄色炸药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00米(改良型)


东风-15B(近程弹道导弹)是东风-15导弹的改进型,属于常规近程弹道导弹﹐可道路和越野机动。

单级、采用固体推进剂,可携带500公斤的核弹头或常规弹头、最大射程600公里。

使用惯性及全球定位制导,命中圆概率误差30~50米。


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是单级固体弹道导弹,弹身直径约为1.2米。

估计射程1000公里。


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是中国在巨浪-1号潜对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第二代中程地对地战略导弹。

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起飞重量14.7吨,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

最大射程1800公里,2700公里(东风-21A)

可携带1枚600公斤、威力为30万吨黄色炸药当量的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


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是东风21的改良型号,是解放军最先进的中程地对地战略导弹。

射程3200公里,在中国本土发射可达到亚洲大部分地区,能携带三枚分导式核弹头。

打击精度近于巡航导弹。


东风-21D(中程反舰弹道导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中程弹道导弹,是世界第一种反舰弹道导弹。

主要用于对航空母舰等执行战略战术打击,可以直接远距离击沉移动中的航母。


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是中远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是继东风-21D后,第二种能够反航母的弹道导弹,而且射程更远。弹长约14米、直径1.4米、发射重量20吨、采用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携带重量为1.2吨至1.8吨的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并具备投送3个分导式多弹头能力。最大射程在5000公里以上,可覆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军事基地。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二代洲际地对地战略导弹。导弹长13.4米,弹径2.2米,起飞重量17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和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8000公里。可携带1枚700公斤、威力为100万吨黄色炸药当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9万吨黄色炸药当量分导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


 

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是东风-31的改良型,性能数据保密。

东风31A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靠车载方式进行机动。

据称,东风31A配置特殊动力装置,能在离地约八万公尺高空靠矢量喷射技术变轨,闪避拦截导弹。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14000公里,主要用于威慑美国。

采用车载机动发射。


长剑-10巡航导弹,是远程巡航导弹,具有射程远,性能优越特点,依靠传感器来寻找、识别并定位目标,通过通信系统向指挥部发送定位信息。长剑-10主要针对陆基航空力量以及后勤、通信等固定地面目标,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间。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

同时军网也公开了这三支部队的新服饰,包括胸标与臂章。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火箭军胸标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火箭军臂章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魏凤和、王家胜执掌火箭军

根据国防部2016年1月1日介绍,火箭军由第二炮兵部队更名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火箭军的司令员和政委人选,由二炮司令员魏凤和、二炮政委王家胜担任。


官方简历显示:今年62岁的魏凤和自入伍以来长期在二炮工作。

2010年,他由二炮参谋长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2012年,他履新二炮司令员。

2012年11月15日当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1月23日晋升上将军衔。


今年61岁的王家胜历任总装备部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2011年12月任总装备部副政委。

201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14年12月,王家胜出任第二炮兵部队政委、党委书记。


据中国军网报道,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

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附:中国火箭军兼核常双重任务  比美俄同行强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持部队日前正式成立。据香港《文汇报》2016年1月2日报道,著名军事专家宋忠平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后将从过去的兵种提升为中国军方的第四个新军种,编制、装备、战斗力都将极大提升,特别是这支部队将是一支“核常兼备”的部队,肩负核威慑和常规作战两大任务,未来极有可能要直接参加军事战斗。这位专家称,此次两大部队组建是中国军改一大措施,将全面提升中国军队联合作战能力。

    宋忠平分析称,“火箭军看似只是改了一个名字,实际上透露出许多重要信息。”

    之前叫第二炮兵,有保密成分在其中,现在改名显示出中国国防战略政策正在走向透明。其次,其他国家类似战略导弹部队多叫做火箭兵或者战略司令部,中方更名有助于与其他国家开展军事交流合作。宋忠平强调称,最核心的一点是火箭军更名成立后由以前的兵种提升为一个军种,成为陆海空后的第四个军种。“这才是最重大的变化,军种一般都包括若干个兵种和专业兵,设有领导指挥机关及院校、科研机构和后勤保障系统,但兵种下边不可能有兵种”。

    宋忠平由此分析,火箭军比之前的二炮在编制上会有所调整和扩充。“不排除以后有更多的兵种在火箭军下边,因为火箭军是一支核常部队,既要担负战略核威慑,还要担负常规军事冲突中的军事打击任务,未来火箭军内部有可能据此分开,管核武器的是一个兵种,管常规武器的由另外一个兵种来担当,再加上其他支持保障型的部队和更多兵种的充实,作战装备也会不断完善”。这位专家认为,火箭军的作战力比之前将会有很大提升。

    火箭军在中国国防布局中扮演什么角色? 宋忠平指出,火箭军是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象征,也是重要保障,在维护国家安全,甚至在未来军事斗争中,这只部队不只是一支威慑性的部队,更有可能是一支直接参加军事斗争的部队,份量较之前会有大大提升。这位专家说,目前看,在远程打击能力方面火箭军相对比海空军强,所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重点发展火箭军,让其承担更多军事任务,成为中国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保障。俄罗斯有火箭军部队,美国也有类似部队,在谈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火箭军有何不同时,宋忠平表示:俄罗斯的火箭军只是一个兵种;中国的火箭军则是一个军种,在军队序列中的定位要高于俄罗斯。而美军的战略司令部,实际上只负责核武器和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常规作战则由其他陆军部队负责;中国的火箭军则是核常兼备的双重任务部队,功能要比其他国家大。

 

    这位专家继而指出,中国成立的战略保障部队旨在为其他军兵种在作战中获取优质的制天权和至网络权,主要为了提升中国军队的战略保障能力。“两支部队成立都是中国军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一盘棋,不只是为了提升哪个军种哪个兵种的能力,而是要将中国整个部队能力向信息化作战迈进,提升中国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但宋忠平强调,中国军方动作毫无疑问会让一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家紧张。“这些国家总担心中国战斗力量强,实际上是他们做贼心虚,中国军事战斗力量越强他们越担心,他们想遏制中国想侵占中国利益就会心有余悸,一定会炒作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