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数字世界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76

[转载]邓小平参加遵义会议了吗? (2016

$
0
0




          邓小平参加遵义会议了吗?

 

                         红歌会网 作者:文革研讨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更是关系到党存亡的前途命运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湘江血战后红军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指挥问题,肯定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

 

  毛泽东,政治局委员,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宁都会议上被解除了军职)

 

  周恩来,政治局委员,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中革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之一

 

  张闻天(洛甫),政治局委员,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

 

  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委员,中共临时总负责人,中央三人团成员之一

 

  朱德,政治局委员,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中革军事委员会主席

 

  陈云,政治局委员,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

 

  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如下(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稼祥、政治局候补委员,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中革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刘少奇政治局候补委员,苏维埃共和国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长,五军团中央代表(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凯丰(何克全)政治局候补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 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邓发,政治局候补委员,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长。

 

  当时实际列席会议的参加长征的红1方面军正军职以上主官如下;

 

  红1方面军正军职任职情况如下:

 

  刘伯承(1892年—1986年)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李富春(1900—1975年)中央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林彪(1907年—1971年)红一军团军团长

 

  聂荣臻(1899年—1992年)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彭德怀(1898年—1974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军团长

 

  杨尚昆(1907年—1998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李卓然(1899年—1989年)红五军团政治委员

 

  李德(1901年—1974年)原名奥托·布劳恩,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伍修权(1908年—1997年)翻译 (专为李德作翻译)

 

  黄苏 红8军团政治委员缺照片

 

  另;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各主要师以上人员名单:

 

  军委纵队;司令员叶剑英37岁  政委陈云29岁

 

  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27岁  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34岁  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武亭29岁(后为李维汉38岁)     第四梯队司令员陈赓31岁,政委宋任穷25岁

 

  2、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28岁,政委聂荣臻35岁,政治部主任罗荣桓32岁,参谋长左权29岁,保卫局局长罗瑞卿28岁,第1师师长李聚奎30岁,政治部主任谭政27岁;第2师政委刘亚楼23岁

 

  3、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36岁,政委杨尚昆27岁,李富春34岁,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三军团政委。参谋长邓萍26岁,第4师师长张宗逊26岁,政委黄克诚32岁;第5师师长李天佑20岁

 

  4、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39岁,政委李卓然35岁,参谋长陈伯钧24岁,第13师政委,朱良才34岁

 

  注;第34师师长陈树湘,(湘江血战时担任后卫,全军覆灭,师长陈树湘负重伤后扯断肠子而亡,未过湘江。)

  5、红八军团:中央代表刘少奇36岁,军团长周昆32岁,政委黄苏26岁,参谋长张云逸。

 

  长征出发时,红八军团担任全军的右后翼,掩护军委第一纵队前进。越过三道封锁线进入湖南后,红八军团变为左后翼,一度还担任了全军的后卫。红八军团是存在时间最短、战斗最为激烈、伤亡最为惨重、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军团。湘江战役中,8万多红军主力折损过半,红八军团几乎全军覆没,仅有第21师的1000多人渡过了湘江。12月18日,中革军委决定取消红八军团的番号,将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军团领导也随之未担负任何责任。

 

  6、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31岁,政委蔡树藩29岁,参谋长郭天民29岁。

 

  遵义会议是什么会议?遵义会议是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是会议的主体,具有表决权。

 

  五中全会后的政治局委员,除顾作霖因病去世外,还有11人。出席会议的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毛泽东、朱德6人,超过了半数。缺席的5人中,王明和康生在莫斯科,张国焘在四川,任弼时在湘鄂川黔,项英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

 

  政治局候补委员共5人,出席会议的有刘少奇、王稼祥(该次会议被递补为政治局委员)、邓发、何克全(凯丰);是绝大多数, 只有关向应在湘鄂川黔,未能出席。

 

  中央的四位书记(或叫常委),除项英外,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都出席。

 

  扩大进去的只是列席代表。能扩大进去的依据当时战争环境和会议目的,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军团军事主官。当时中央红军有1、3、5、8、9军团。

 

  所以;刘伯承以红军总参谋长,李富春以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副主任,一军团: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三军团: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五军团:政治委员李卓然,八军团政委黄苏;九军团政委蔡树藩共计八人列席会议。

 

  在1976年前,遵义会议不存在参会人员之争,因那时参会人员很多还健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早于1955年公开对外开放。馆名为毛主席亲自书写。六八年红卫兵大串联时,很多大红卫兵都到了遵义,毫无疑问都去参观了。我这小红卫兵也随大红卫兵到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根本没有邓小平。改革开放后,怎么连遵义会议人员也改革了与时俱进了不成?

 

  在这里有必要性了解邓长征前的任职情况:

 

  1929年邓小平随李明瑞、韦拔群的右江红七军起义失败后,私自离队去了上海。上海待不下去后,随中央局到了江西苏区,邓在江西任何职没有公开记录,有过寻乌县委书记之实,后因“ 罗明路线” 随毛、古、谢而被解此职。从未担任过任何军职。师职级都没达到。

 

   因为遵义会议上的历史地位超级重要,八十年代后就冒出个邓小平出席(列席)遵义会议了。以什么身份列席呢? 一种说法是根据邓小平自己的请求,担任红军机关报《红星报》的编辑。李一氓予以否认:长征期间,不可能发行《红星报》。况《红星报》主编是陆定一,红军长征路上的标语均出自他手。

 

  一说是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一说是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一职,这二种说法均为凭空癔想。当时是留苏的28个布尔什维克当权,党内斗争很尖锐。周恩来亦与王明博古关系很紧密。这从周为三人团之一可认定。

 

  一个离队逃到上海,按他自已说到上海后王明等“左”倾中央领导人对邓小平不予理睬,半年不见他一面,不听他一次汇报。对于这种明显的冷落,后来邓小平说:“我除了按时从中央领取生活费外,就是和几个老友偶尔相聚,发发牢骚。”这种情况下和这批人均是看不起邓的人,怎么会让你邓做“中央秘书长”?一个被解职的寻乌县委书记不可能提到什么“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一职。中央到江西苏区后也没设“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一职。

 

  刘英的说法,邓小平所担任的是“中央直属队”的秘书长,此职也没有。另据邓颖超回忆,她的秘书长职务是由于长期患病才由邓小平接任的。邓大姐在长征开始以至长征期间,都病得无法履行任何职务。她在1984年《中国建设》中写道:“我不过是休养队的病号罢了”。邓颖超这里也有误,那时参加长征的妇女均编在干部休养连,不叫休养队,贺子珍也在内,由徐特立负责,没职称谓。

 

  长征时设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对外称红星、红章),中央机关和中央政府机关编为中央纵队,中央纵队虽为轿子但无权,有些躺在担架上行军,要这个所谓的“中央直属队”的秘书长干啥?主席就在中央纵队。

 

  另一说法是杨尚昆称:“解县委书记职后他被送到基层去了”,但不知道具体做什么。据索尔兹伯里的说法:“最准确的一种说法是,他被派到离瑞金很远的乐安县南村区当‘ 巡视员’了。

 

  还有更可笑在于,有人说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晚,杨尚昆在北京饭店宴请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时,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副研究员阎景堂在侧作陪。阎景堂问及邓小平出席遵义会议的情况,杨尚昆作了答复。阎景堂如此记述:杨尚昆同志说:“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到遵义,遵义的同志问都是哪些人参加了遵义会议,我一一作了回答。他们又问小平同志是否参加了?我说好像不记得他参加了。”这里用了一个“好像不记得”。杨又说“回到北京,我问周总理,总理说小平同志参加了,当时担任会议记录,他是党中央秘书长。”

 

  这里又是无视历史真相!遵义会议纪念馆早在1955年已公开对外览了,杨尚昆会说“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回到北京,我问周总理,总理说小平同志参加了,当时担任会议记录,他是党中央秘书长。”吗?既然邓他参加了,在他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有权(这才是毛主席提他为党中央秘书长,为了好听,主席亲自把秘书长改为书记处总书记,有毛、邓间的二封信为证)时,纪念馆内应有他才对!怎么在1976年前没有他!另周总理会如此糊里糊涂说?在苏区时周恩来并没把邓提上来,又何时会让邓当党中央秘书长?况且76年前毛主席和大多数参与会人均建在,邓如列席了,应该在1955年开馆时就有!而不该在八十年代提此事!

 

  另一是根据邓小平本人的回忆,在遵义会议前不久召开的黎平会议期间,他已经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秘书长。那么黎平会议是什么会议?通道会议以后,经过毛泽东的努力说服,许多领导者转变了观点,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

 

  这里不可能把邓提上来!天天打仗,危在旦夕还会去关注一个小干部?他自己说黎平会议期间,已经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是那一个会把一个只任县委书记又被解职的人提上来?有可能吗?没有!

 

  其实,不管通道会议、黎平会议,还是遵义会议,在当时严峻的党内斗争和严峻的军事危机时,此时不认识邓的毛泽东会在会上提邓任什么“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吗?他自身都在小心谨慎,岂会站在权力之争的风尖浪口上?这些会议均是避开共产国际政治路线,故只谈军事指挥的对错。在当时谈共产国际政治路线,就打击一大片掌权者,岂不死路一条!

 

  遵义会议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到军团一级,这已十分清楚了。而且五、八、九军团长都没进入!不要小看这一点!扩大到正师一级也没他的份!连自己身份都不清楚的他,根本没有资格列席,更不用说参加了。秘书记录也不是。县级行政干部很多,我外公在苏区时也是,连毛主席也只见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会议会允许一个普通干部进入会场。

 

  战争生死年代,反水、逃跑、离队、叛变天天发生,决定党、军队命运前途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会议这极重大会议,谁敢让一个只长征前当过非军事县级干部的人进入核心军事会场?那岂不儿戏!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长邓发也会首先反对!以为是和平年代呀!现和平年代也不会这样做!这就是说,邓小平不管从那一方面都根本没有资格进入会埸。还是他对自己女儿的提问作了真实的回答:长征的时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