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央
对邓力群和邓小平的路线斗争是清醒的
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中总是包含着哲学斗争、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甚至战争的交互发生和发展。只要人类生存着,哲学斗争就存在着。只要有对立的阶级存在着,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甚至战争就会随时发生和发展着。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国际敌对势力的长期渗透,分别以邓力群与邓小平所主导的政治经济斗争的言论和行为也就不可避免了。中国今天的局面也必然是包含在政治经济斗争中的哲学斗争、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过程和结果。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出席邓力群遗体告别仪式说明:中央是清醒的。
附:邓力群和邓小平的激烈交锋后是如何被赶下台的?
邓力群同志生平
作者:忠诚的骆驼
什么是社会主义
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时任中宣部长王忍之的长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文中提出一个日后引起激烈争议的著名议题:“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改革?”
文章质问:“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没有经济上的根源?有没有一种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他们?”
北京《当代思潮》1990年第1期发表《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
199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多元化观点》。文章说,“搞自由化”的人“企望从经济的多元化中,自然生长出政治多元化和权力多元化”。
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文《谁说社会主义讲不清》。文章说:“‘社会主义不清楚论’是一种嘲弄马克思主义,糟蹋共产主义政党,向正在开拓通往社会主义之路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广大群众大泼冷水的理论。”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1990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两个问题》。文章说:“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公有制的经济,因而必然要求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即从整体上自觉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10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长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信念》。文章说:“资产阶级自由化……集中攻击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以及道德伦理方面的集体主义,竭力美化资本主义。”
1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文章说:“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恰逢这一年,柏林墙倒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接一个垮掉。几代中国人熟悉的镰刀和斧头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共产党解散。
邓小平上海谈话
1991年初,邓小平来到上海。
他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6页。
他说:“当时提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有许多人不同意,家庭承包还算社会主义吗?嘴里不说,心里想不通,有的顶了两年,我们等待。”他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
他说:“希望上海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
2月15日,大年初一,羊年头一天。《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凌河执笔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署名皇甫平。文章说,要“突破任何一种僵滞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敢冒风险,敢为天下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3月2日,《解放日报》发表施芝鸿执笔的一篇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也署名皇甫平。这篇文章把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提了出来。文章说:“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
针锋相对
半个月之后,3月15日,《人民日报》与《解放日报》针锋相对,发表《发展商品经济不可否定计划经济》。文章说:“有些人总是……对计划经济任意加以否定。”“市场经济原则很难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我国4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巨大优越性。”
《解放日报》不理会北京的责难。3月22日,《解放日报》发表老作者沈峻坡执笔的一篇评论《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发表时仍旧署名皇甫平。文章的要害在下面一句话:“如果我们仍旧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
4月20日出版的《当代思潮》第2期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文章说:“在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的日子里,曾有过一个时髦口号,叫做不问姓社姓资。”“结果呢?在不问姓社姓资的排斥下,有人确实把改革开放引向了资本主义化的邪路。”“在不问姓社姓资的口号流行时,主张经济上私有化、市场化,政治上多党制、议会制,意识形态上多元化的思潮,曾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拖上绝路。”
北京出版的《高校理论战线》6月出版的第3期发表《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一文。文章说:“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区分姓社还是姓资,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姓社还是姓资两种不同的改革观。”
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邓力群的长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这篇文章重新祭起了阶级斗争这个“法宝”。文章说,全国人民面临着“双重任务——阶级斗争与全面建设”。这就把基本路线规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成了两个中心,非但如此,阶级斗争还排在经济建设的前面。邓力群说:“只有正确估量和进行阶级斗争,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这岂不是要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拾“以阶级斗争为纲”么?
邓力群在这个敏感时刻提出这样重大的理论修正,显示了领军人物的分量。
邓力群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的十三大上,由于他坚持左倾思想,得罪了邓小平,邓小平使出了一贯的伎俩,结果使邓力群在中央委员差额选举中落选,紧接着,又在中顾委常委选举中落选。邓小平终于拔除了眼中钉、肉中刺,悻悻然地说:承认选举,不作变动。故此,邓力群对邓小平一直耿耿于怀。邓力群所著回忆录《十二个春秋》说,中委和中顾委常委落选,对我有刺激。
《真理的追求》7月号发表《重提姓社与姓资》。文章说:“改革要不要问姓社姓资,就是改革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通俗表达。”
《求是》1991年第16期发表《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文章说:“我们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的界限,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在事关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基本政策措施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看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通俗的说法,就是问一问姓社姓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避免重大错误。”
8月20日出版的《当代思潮》邓力群又发表《为何不能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直接批判皇甫平。文章说:“我们不应该在提出新的改革措施时,一听到群众要问姓社还是姓资,就认为是‘新的思想僵滞’……如果把群众的革命本能,轻率地归之为‘新的思想僵滞’,会不会压抑群众对资本主义复辟的警惕性和爱国主义感情呢?”
9月2日,邓力群又在《人民日报》发表《当前改革的三个问题》。文章说:“我们的同志中,有的也在抹杀两种改革观的分野,忌言姓资姓社。”“在改革问题上的两种主张、两个方向即两条道路的斗争,仍以不同的形式在继续。”
10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掌握处理矛盾的主动权》。文章重申邓力群的观点,说当前我国的阶级斗争,“比建国以来任何时期都要鲜明、激烈、尖锐”。
11月出版的《求是》第22期发表《大力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工作》。文章提醒各级干部说:“我们有些同志,对改革的正确方向认识模糊,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对待改革,划不清两种改革观的基本界限,甚至连姓社姓资都不管不顾了,这是十分危险的。”
形势变化
入秋,形势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邓力群的思想在党内引起很大反响。邓小平有些气急败坏,先是对媒介上出现的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等提法提出批评,说不要再这样提了。
1992年1月5日,即南方谈话前一刻,邓力群还是强硬之极,再度出面高调反对邓小平。
这一天,北京出版的刊物《理论动态》刊出他以“华之俏”为笔名撰写的《反和平演变三论》。文章说:“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焦点、中心,还是个政权问题。”“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阶级矛盾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斗争还存在,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还存在,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资产阶级的思想、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要顽强地表现自己……我们要进行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要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
邓小平出手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邓小平不能不出手了。
1992年1月到2月,南方谈话的声音再一次震动了全国。
邓小平说:“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邓力群被迫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中国从此开始了一次特色资本主义的洋跃进,从而一发而不可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欲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1,忠诚的骆驼博客置顶文章:
《关于开展“习大大红色文化套餐爱心大传递”活动的倡议书》
http://blog.sina.com.cn/u/3628156580
2,《揭开两年前正义之剑被抓捕之事实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o2.html
3,《只有读懂毛泽东才能理解习近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8p.html
4,《一份来自北京第一看守所的“亲笔供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jv.html
5,《正义之剑给党中央的一封信——我的十条建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hv.html
6,《我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朗诵引起掌声雷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aj.html
7,《告诉你一个政治秘密:“评选十大文化汉奸”活动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q7.html
8,《我上个月给习近平邮寄了四种什么礼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sx.html
9,《历史真相戚本禹披露田家英自杀的真实经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ku.html
10,《习近平正在主导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大变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46a40102v8o0.html
邓力群同志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