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齐:毛岸英是个浪漫的丈夫(图)
——近日,中央一套(CCTV1)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为此,特转载此文,希望大家喜欢。引自 书海泛舟
80岁的刘思齐老人头发已经花白,穿着就跟邻居家的奶奶一样,花色的棉背心,灰色的裤子,平静的脸庞上透着淡淡的慈爱。可就是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却因为伟人之子的遗孀身份,备受关注。61年前,刘思齐和毛岸英结婚,一年后,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60年过去了,她一直都在心里留着毛岸英,电视剧《毛岸英》能够拍摄完成,对她而言,是了却了一桩夙愿。
刘思齐:这是我30多年的一个夙愿,从我看到电视剧这个艺术形式的时候,我就觉得岸英的一生用它来阐述和表达可能是最合适的。
电视剧《毛岸英》最初的剧本就是根据刘思齐的口述回忆录完成的,从1945年她和毛岸英第一次见面,到1950年毛岸英牺牲,他们相识相知5年,刘思齐给电视剧的导演整整讲了10天。60年来积压在心里所有的爱与思一并倾泻而出,那10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对刘思齐老人而言,都是无以言说的心痛。
刘思齐:回忆对我来说,本身就是很痛苦的。
拍摄完成之后,剧组送来了样片给刘思齐老人看,未删减的36集片子,她一集不落地看了三遍,每一遍从头看到尾,她也从头哭到尾。荧屏隔开了她和毛岸英,可她总觉得她就在屏幕上,就在毛岸英的身边。
刘思齐:我在看样片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在看电影,我是觉得时光又倒流了,自己又回去了,我是全部和他一起感受的,我觉得就是自己在那里,在那里经历着悲欢,我觉得屏幕里的刘思齐就是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最深的感觉就是:岸英回来了,我就生活在他身边,我们俩在一起经受着那些事。
刘思齐说,电视剧拍摄完成是她送给毛岸英的一份礼物,电视剧里藏着她多年来的心愿。
刘思齐:也可以说是送给他的一份礼物,因为我希望全中国的人都了解毛岸英,毛岸英不仅仅是毛泽东的儿子,我希望能填实这样一个桂冠和空壳,让其恢复原貌,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自信、有能力,而且非常刻苦,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怕一切困难,不怕一切危险,最后献出自己生命的一个热血青年。我希望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毛岸英重新出现在中国人面前。
在刘思齐的心里,毛岸英是个浪漫的丈夫。
刘思齐:他指着那只公鸡带着一只母鸡,说你快看,我就看见那只公鸡在地上捡一颗粮食,然后“咕咕咕”的叫,那只母鸡就跑过来了,那只公鸡就把粮食放在地上,然后那只母鸡就一下子把那粮食吃了,然后那公鸡又找到一颗粮食,那母鸡又吃了,他说你看它对母鸡多好啊,以后我也会对你这样的。
刘思齐说,很多人也许只知道毛岸英是伟人之子,却并不了解,他也是那个年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婚后一年义无反顾地前往朝鲜战场就是最好的证明。前往战场的前一天,毛岸英留给刘思齐的嘱托,依然清晰如昨。
刘思齐:他说如果没有收到他的信也不要着急,因为那个地方很远,交通不方便,我也就信了,我也没问,他也没说,他不会主动告诉我,假如我当时聪明点的话也许就会明白。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坚持把你的学业学完”;还说:“你要多照顾弟弟,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点差”;他说“我对你是放心的,因为你有你妈妈照顾”;他还说“我走了以后,你每个礼拜都要去看我爸爸,不要我不在了,你就不去看他了。”
从此一别,便成永别。刘思齐三年后才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可是她却一直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直到她站在朝鲜的土地上,摸着冰冷的墓碑,这才不得不接受,岸英与她,真的阴阳两隔。
60载春秋过去,所有的追忆与思念都化作一部电视剧即将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刘思齐的多年的心愿完成了,但这并不是结束,能够写完一部属于她和毛岸英的回忆录,才是她最终的愿望。
刘思齐:对我来说是非常苦涩的,我多少次的提笔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比如血糖又不对啦,心脏又不对啦,然后就不敢写了,但我想我有生之年必须得完成,也算是我个人对他的一种纪念 。
1949年10月15日与刘思齐结婚。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赴朝,1950年11月24日上午,毛岸英不幸牺牲。
缅怀先烈——“出师未捷身先死”- - 毛岸英牺牲60年祭文
2010-10-27 06:16:02| 分类: 历史人物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出师未捷身先死”- - 毛岸英牺牲60年祭文
网络人生看世界 编辑整理
前言: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毛岸英192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清水塘畔。他8岁时就和妈妈杨开慧一起被敌人关进了监狱,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被保释出狱。经过地下党的安排,岸英三兄弟转移到了上海,后来地下党遭到破坏,岸英和二弟岸青流浪在上海街头,小弟弟岸龙在转移中失踪。岸英,岸青兄弟俩靠卖报纸,拾破烂,拣烟头,帮人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直至1936年地下党找到岸英兄弟俩。经组织上决定送他们去苏联学习,毛岸英进了国际儿童院,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区委委员和团支部书记。此后毛岸英又考入苏联军事学院。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被派往苏军的一个坦克连队担任党代表并被授予中尉军衔。他跟随苏联红军到过波兰等国家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为东欧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46年在毛岸英回国前夕斯大林亲自接见了他并且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最高奖赏!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又背上背包和种子,步行40里到延安南郊的一个农村去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他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北京解放后毛岸英接受中央任务,带领小分队先进城,在中央首长重要活动区,指挥扫雷,保证毛泽东和党中央安全进入北京。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毛岸英要求出国作战,毛泽东亲自把他交给了彭老总。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担任翻译,机要秘书和参谋工作。
我国人民解放军入朝作战不久,侵朝“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即侦悉了我志愿军司令部总部的驻地——大榆洞,并获悉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就在彭德怀司令员手下当参谋。于是,他们很快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阴谋计划。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声称,绑架毛岸英是政治的需要,而消灭彭德怀则是战略上的需要。麦克阿瑟的上述阴谋尽管是在绝密状态下策划的,但其上下左右之间来来往往的一些密电,还是被苏联军方先进的侦察机器截收并破译,苏联军方从所破译的密电中得知,美军近期要派飞机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事关重大,时间紧迫,苏联方面于1950年10月23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拍去一封密码电报,通报了上述情报,并提醒中国方面提高警惕,做好防备。毛泽东阅罢苏方电报,吩咐道:“立刻给彭德怀发电报,要他转移司令部!敌情变化无常,要防患于未然!”毛泽东对此事还有些放心不下于第二天下午又亲自拟写了一封电报,嘱咐用“AAAA”加急形式发了出去,要他设法将志愿军总部转移。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我志愿军总部刚刚部署了将在第二天发起的新战役行动,大战在即,军务繁忙而紧迫,彭总尽管接连收到聂荣臻和毛泽东拍来的两封电报,但未来得及将志愿军总部转移,不幸的事就发生了。
1950年11月25日下午两三点钟,天气阴沉,寒风凛冽,突然从大榆洞上空的浓云中钻出3架敌机,刺耳的怪叫声伴随着炸弹爆炸声和机枪的扫射声,敌机穿梭般轮番向大榆洞俯冲,轰炸,扫射,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在大洞外临时办公的一座房子爆炸起火。而毛岸英正在爆炸起火的房子里处理已经签发的战斗电报,彭德怀立即下令火速救人,但不幸被无情的现实所证实: 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尸体被战士们从火堆中扒拉出来,浑身上下都被火烧焦了,以至于辨不清原来的模样。彭德怀心情沉重地来到烈士的尸体前,眼含热泪凝视着两具惨不忍睹的遗体,他特别关注地端详了片刻那位身材颀长的烈士,神情异常严峻而悲痛……
当天晚上,彭德怀满怀痛悔和歉疚的心情,亲自拟稿向中央军委拍发了一封电报,报告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不敢直接将这封电报呈送给毛泽东,他来到西花厅,颤抖着双手将这封电报交给周总理,并嗫嚅地说:“这是彭总发来的```岸英他```”周恩来接过电报只看了一眼便两手发颤目光发呆,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思来想去周对叶子龙说:“你到新六所去,先让江青同志看一下电报听她怎么说。”江青看罢电报,也被惊得靠在楼道的墙壁上。犹豫了片刻,江青拿定主意说:“你们先别去见主席,过一会儿等李敏、李讷来了,咱们再找机会。”等了一会儿,李敏和李讷一同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同她们的爸爸说了一会儿话,逗得毛泽东很开心。江青叫来叶子龙和李银桥,大家一块儿吃了顿团圆饭。这时,江青示意叶子龙靠近毛泽东。叶子龙壮着胆子,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轻声对毛泽东说:“主席,朝鲜战场打了两次战役后,美帝国主义进行报复,派飞机用凝固汽油弹炸了志愿军总部……”
毛泽东一听,生气地说了声:“这个彭德怀!我拍了电报让他转移的嘛!怎么,彭德怀同志还安全吗?”“彭老总来了电报,他很好。”叶子龙说。
“那么,岸英呢?总部的同志们呢?”毛泽东追问道。“这次有牺牲,总部的作战室被炸……岸英他……”叶子龙说不下去了。
毛泽东手中的烟头一下子掉在了地上,此刻,毛心里早已明白,长子岸英已经不在人世了……毛泽东伸出左手去拿茶几上的香烟,动了两次竟没抽出一支烟来,李银桥赶忙上前为毛泽东抽出一支烟,又划了根火柴,但毛泽东却又丢下香烟,转脸失神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沉默了片刻,毛泽东吸了两口烟,叹息道:“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毛担心岸英牺牲的消息会把思齐击垮,所以叮嘱江青:“这件事,先不要对思齐讲,尽量晚一些时间。”
江青点点头:“这事我知道。”这时,毛泽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慢慢地站起身开始在房间里踱步。踱了一会儿,止住脚步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毛岸英牺牲以后,彭总亲自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建议将岸英的遗骨埋在朝鲜北方。周恩来收到彭总的来信后,当即在信上批复,“同意彭的意见”,并将此信送刘少奇、邓小平圈阅。刘少奇、邓小平都同意彭总的意见。这样 彭总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认同。彭总回国述职时,曾专门向毛泽东报告了岸英不幸牺牲以及将他的遗骨埋在志愿军总部驻地的简要经过。毛泽东听后安慰彭总说:“岸英是属于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你回去要讲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至于岸英的遗体没有运回国内,埋在朝鲜国土上,体现了我们与朝鲜军民共甘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也说明我们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烈士的鲜血凝成的。你们做得对,做得很好!”

抗美援朝期我空军司令员王海在毛岸英陵墓前瞻仰毛岸英雕像
网络人生看世界 编辑整理

